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,系指蛋白尿、血尿、高血压、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,起病方式各有不同,病情迁延,病变缓慢进展,可以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,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。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,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,疾病表现呈多样化。
常见症状:
1.水肿:大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,轻者仅表现在面部、眼部和组织松弛部,重则遍及全身,并可有胸水、腹水;
2.腰痛腰痠:轻者腰部酸软,重者腰痛,劳累后加重,部位以脊肋角为主;
3.尿异常改变:是慢性肾炎患者必有的症状。尿量变化与水肿程度及肾功能状态有关,少尿、无尿致水钠潴留,临床上可出现水肿。尿蛋白含量不等,一般在 1~3g/d ,亦可呈大量蛋白尿(>3.5g/d )。尿沉渣中常有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,伴有轻度至中度血尿,偶有肉眼血尿;
4.高血压:大多数病人迟早会出现高血压,可持续性升高,亦可呈间歇性,表现为头胀、关晕、头痛、失眠、记忆力减退。持续性血压增高不仅可加速肾功能恶化,还可使心肌受损;
5.肾功能不全;
6.贫血:慢性肾炎可有轻度到中度以上贫血,多数与肾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有关,至终末期肾炎,则出现严重贫血。此外,慢性肾炎的患者易有急性发作倾向,每在疾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,由于呼吸道感染或其它突然的恶性刺激,在短期内(3~5 天甚至 1~2 天内)病情急骤恶化。这时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、甚至肉眼血尿、管型增加,明显水肿和高血压,以及肾功能恶化。经适应的处理,病情可以缓解,基本上恢复到原来水平,但亦可能因此导致疾病进展,进入尿毒症阶段。
中医认为:
慢性肾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,归属于中医学水肿、腰痛、血尿、 虚劳等病症的范畴。中医学认为,外邪侵袭,肺、脾、肾三脏功能失调,使体内水精散 布及气化功能发生障碍而发病,多属本虚标实之证。慢性肾炎的发 生与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有关,外邪侵袭主要是寒、热、风、湿和疮毒的影响,脏腑功能失调主要为肺、脾、肾三脏,其中脾、肾亏虚 是慢性肾炎发病的基础,脾、肾亏虚致使水精散布及气化功能紊乱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,湿热瘀毒是主要病理因素,乃发病之标。 慢性肾炎的一般演变规律,多数表现为脾肾两虚,气血不足或 水湿之邪虽去而正气未复。若以脾阳虚为主,由于脾阳不足,使湿 困中焦,则表现水湿滞留的症状;若以肾阳虚为主,由于肾阳不足, 使水湿内盛,则表现水湿泛滥的症状;部分脾肾阳虚的病例可以阳 损及阴,肾病及肝,则表现为肝肾阴虚,肝阳上亢的症状。
西医治疗疗效不佳:近年来对该病的治疗进展缓慢,治疗手段匮乏,纵观多部西医内科或肾脏病学专著,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只有对症治疗。西医治疗目标为:缓慢疾病进程;治疗潜在病因和引起的原因;缓解症状并且治疗疾病并发症;降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;延迟透析或者移植的时间。所有这些均为对症治疗,针对原发疾病,并无任何针对性治疗方案。